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深夜刷手机,手指无意识地滑动,突然被一条“冰球突破游戏视频”吸引——画面里,玩家用精准操作击碎冰球、连击得分、满屏特效炸裂,那一刻,你的大脑仿佛也被激活了,心跳加速,甚至忍不住想点进去试试看,可当你真正玩了几分钟,却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“爽感爆棚”的游戏,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“时间黑洞”。
我就是那个曾经深陷其中的人。
作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,我原本以为自己能掌控节奏,结果却在不知不觉中,每天花两小时刷这类视频,起初是为了找灵感,后来变成习惯性沉迷,那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,藏着心理学家说的“多巴胺陷阱”——每一次击中目标,都会让你获得短暂快感;失败时的挫败感又促使你继续尝试,就像一只蚂蚁围着糖罐打转,明明知道没营养,却停不下来。
直到某天,我在整理剪辑素材时,无意间翻出过去三个月的观看记录:累计播放时长超过200小时,几乎全是类似“冰球突破”这种低门槛、高刺激的短视频,我震惊了——这不是娱乐,这是自我消耗!

更可怕的是,我发现自己的创作力也在下降,以前写文案像流水线一样顺畅,现在却卡壳、焦虑、反复删改,原来,这些碎片化的视觉刺激正在悄悄侵蚀我的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。
于是我决定做出改变:彻底告别“冰球突破”类视频,不再让算法定义我的注意力分配。
第一步,是物理隔离,我把这类视频所在的APP卸载了,还设置了屏幕使用时间限制,第二步,是重建内容消费结构,我开始订阅一些有深度的播客、阅读非虚构类书籍,并尝试用写作代替刷视频,第三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——重新找回创作初心。
我意识到,真正的爆款不是靠“上头”制造的,而是源于真实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输出,当我放下对短期流量的执念,反而开始写出更有温度的内容,比如最近一篇关于“如何应对信息过载”的文章,竟意外获得数万点赞,评论区里全是读者的共鸣:“我也曾被短视频绑架过。”
我不再害怕无聊,反而学会了在安静中沉淀灵感,你会发现,当你的注意力不再被碎片化内容切割,大脑反而会变得更敏锐、更有创造力。
如果你也正被类似的短视频困住,摆脱它,不是为了逃避快乐,而是为了找回属于你的人生节奏,别让算法替你选择生活,你要做自己注意力的主人。
毕竟,人生不是一场冰球突破的游戏,而是一次值得用心经营的旅程。